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校园小说 > 臣权 > 章节目录(2/3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10961/

175 再见刘伯温(2/3)

的很牢固。

而胡惟庸也将江西这个省看成他的福地,一向都不允许别的人插手,大都是安插的亲信去管理的,比如说现在的江西省布政司布政使沈立本、左参政韩士原,就是胡惟庸绝对的嫡系。

现在冒冒然把刘琏硬生生的塞进去,这算哪门子事情,更何况了,年轻气盛的刘琏心中把胡惟庸当作杀父仇人。面对沈立本、韩士原等胡惟庸的嫡系亲信如何能不抬杠呢?

这不是拿刘琏往火坑里面丢吗?庞煌是这样想的。刘基显然是被这件事情牵制了jing力,稍微显得有些神不守舍,庞煌也不好再问别的事情。

“说一句让先生不高兴的话,按照道理,先生应该从洪武八年四月病逝,朝廷不是有制度,要丁忧三年吗?怎么去年皇上就开始启用琏大兄了呢?”庞煌纳闷的问道。

“一周年后。在第十三月举行小祥之祭;两周年后,在第二十五月举行大祥之祭;然后间隔一个月,在第二十七月举行禫祭,也就是除服之祭,守制结束。所以通常说守制三年。”

刘伯温有些无奈的回答道,没有想到这个庞煌当官当这么久竟然连礼制都没有搞清楚。但是他现在真的没有jing神来教训庞煌了。

庞煌掰着手指头算一算,果然如此,不过刚刚丁忧期满,就开始启用刘琏,到底是因为对刘琏的重视呢,还是有其他原因,这就不知道了。

“要不我写信给琏大兄,劝他辞官?”

“没用的。这个是皇上的安排。难道皇上非要利用老夫来做文章吗?”

“先生此话何解?”

“洪武初年的事情,你不知道。老夫就给你说一下吧。”

要说清楚这些事情,要再回到洪武二年的九月,当时皇帝就有些顾忌李善长的人脉了,因为在皇帝打天下的时间内,基本上行政官员都是出自李善长的提拔,作为左丞相的李善长威望太高,不是一件好事。

于是杨宪被皇帝从山西行中书省参政的位置上调回!回南京担任中书省右丞相一职。这个时候皇帝又找李善长谈话,基本上就算是劝退了,而李善长也想有个善始善终,所以就在洪武三年初告病。当年七月,杨宪又被晋升为中书省左丞相,算是接了李善长的班,成为大明开国第二任丞相。

当时汪广洋接任右丞相之职,和杨宪搭档总理朝政,朱元璋用的就是他们之间并不和睦,希望能够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。

但是谁也没有想到,杨宪喜欢的是当年检校出身的吴印、华克勤等老部下,指挥起来,得心应手,因为包括李善长留在中书省的一些淮西派文官指挥起来,不是那么容易。

而汪广洋留下的目的,就是为了让这个不是淮西人的右丞相来管理这些文官,杨宪却是没有看出来,觉得汪广洋比较碍事,于是就唆使侍御史刘炳弹劾汪广洋事母不孝,将其罢官赶回了老家高邮。杨宪还不放心,又上奏老朱进一步将其赶到海南琼崖之地!

同时,杨宪加快步伐,更换中书省官员,换成自己认为不错的人,正准备大展宏图,成为一代名相。

杨宪对于中书省的大换血,同时激怒了淮西派、浙东派两大势力,成为众矢之的,焉能不死!结果,李善长参奏弹劾其排斥异己,图谋不轨,矛盾重重的两大派居然协调无比地打了个漂亮的配合,结果还不到一个月,杨宪就因罪被杀了!

结果大家方才发现,真正得利的既不是淮西派首脑李善长,也不是浙东派首脑刘伯温,更不是骑墙派的汪广洋,居然是胡惟庸这个不显山露水的人物!

按照刘伯温的说法就是,胡惟庸当时的人脉最小,威望也不大,对于君权构不成任何威胁,自己和李善长吃亏就在于他们是一个派系的首领,地域xing太强,让皇上有些不喜欢。

首先作为定远人的胡惟庸,对于接手李善长所留下的淮西派官员,再加上李善长和皇帝达成的协议,自然是顺风顺水的。

而告老还乡的刘伯温,也被想着办法又逼回京师,乖乖的在那里把自己的人脉一一的都吐出来,之后却落得个死的不明不白,如果不是庞煌穿越的话,就是死的不明不白了。

终于算是解决了所有的矛盾,大明朝堂之上,就剩下胡惟庸时,估计皇帝觉得不太对劲了,当然是刘伯温没有看最近的那几份邸报时的判断,就是觉得皇上可能是觉得胡惟庸没有人来牵制了。

估计想让胡惟庸下台。这个时候。想起了当初是由自己引导的,刘伯温病逝的事情了。觉得可以拿这个事情做文章,把刘琏派到江西做右参政,估计也是有目的的,就是想把矛盾激化起来,找个理由动一下胡惟庸。

因为大明的朝堂之上,敢直接和胡惟庸叫板的人不多。可能庞煌敢,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女婿,有些不舍得,因为政治斗争是残酷的,一个不留神就万劫不复。

你想啊,把刘琏这个耿直的人。调到胡惟庸亲信的周围做事,哪有不产生矛盾的,更况且刘琏一直以为,父亲的死和胡惟庸有关,更是怀着满肚子的不忿,结合以上几条,估计要不了一年,刘琏就会获罪。甚至会死掉。如果刘琏出事,那么以刘伯温的威望。皇帝就有出手的借口了。

这也正是刘伯温觉得,就算是刘琏主动请辞,皇帝也不会愿意的主要原因,刘琏请辞了,他上哪里找借口呢?

所以刘琏不过是下一个被利用的目标而已,根本是身不由己。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175 再见刘伯温
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