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校园小说 > 民国墟烟 > 章节目录(1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248202/

第五十七章 战时边城(1/2)

读过史的人大多明白,是个长脑袋的就有当帝王的心思。朱元璋就是最好的引路人。以前大小军阀,地方财团及政客各拉山头,争天夺地。今天好歹走到一起,实属不易。本应团结起来,一致对外。可到了紧要关头,总有偷奸耍滑的。一个弃城,把民众一丢,多年的民国道行走了下坡路。说穿了,都是嘴上的抗日。今天声明,明天宣言,后天又是全国通电,可怕显示不出自个儿能耐似的。是个念书的,就会操刀弄笔。文章,尤以官样文章,谁还不会写两下。问题是你敢不敢和侵略者刺刀见红,哪怕拼得全军只剩下最后一个人。而这个人不是你,也不是我,他应是一个民族走向自由理想的一把剑,一秉个性化身的魂。/p

面对战争,每个人都怕死。说不怕死,那是游说。只是到了那个节骨眼上,怕死也没用。之前,先见见血,哪怕是杀一只鸡也好,见了血,就没事了。于是人变得非常勇猛,英雄就是这么产生的。/p

那一日,从前线一路风尘下来的战地记者,走近欧式建筑的县府,是采访,还是歇脚,说不清楚。无意间推开教育科的门探了进来,微微一笑,又退了出去。/p

这样的举止,还有从前线涌下来的伤兵。因无人安置照料,直闯县府。不同的是,伤兵的举动,多些冲动。就是这一进一退的生人面孔,让同仁对时局的议论多了几分担心。/p

因一个士兵失踪引起的战争,这在人类史上并不多见。失踪仅是日本国的一个借口,贪婪才是目的。南口战役之后,守军节节失利。活跃于西北战地新闻采访的记者报称:大片国土“丢得非常艺术而有规律,一站接一站的送掉。”边城“虽然大的许多,也是一样”要送给日本人的。媒体分析,这样的败退,从战局着点,有以下解读。/p

缺少牺牲之决心的精神,少有像十三军和三十五军这样敢于应战的将士。更多的是未闻敌军到来,早已跨马逃之夭夭。即便是对峙,跑的一念从未松懈。原因之一,军人加商人的治军原则。城内众多商家字号的东家不是这一支的旅长,就是那一支的师长,账房先生和军需官在同一肩上担着。军人沦为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意识,国之安危何固?军人经商,无疑于良家之女从妓。由此引发的社会贪腐,人道崩溃,乃治国之大忌。然这样的大忌又多因君臣之倡导,社稷之乱肇始必然。又云,从鸦片的禁与放,晚清和民国的一路走来,所到之处,罂粟之花盛开。由南而北,鸦片的种植,贩卖成为军费给养的主要来源。仗打的如同生意,讨价还价,而官兵的薪饷之高于社会普遍阶层。官的劣愈积而腹便,如不瘦身,如鸭,谈何御敌。试天下无敌也是一句废话。/p

军队如此,政府又如何?/p

边城,古以九边重镇之一自称。煤炭资源丰富,石窟小乘佛教文化悠久,又是晋察绥若干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交通的中心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纵横家对其之地进行战略盘点,得则天下,失之则亡。可见边城作为旧时国之门户得失的意义。天津《大公报》战地记者在采访这座北方重镇时,对边城的古老、富庶、安闲无不称道。盛赞这里的女人是“最有神话式迷人的力量。”/p

然而,战争的残酷,却让沿平绥铁路运回的伤兵滞留车站,无人接管。此前的伤员已经人满为患。医院、学校,甚至连山里的石窟都辟为战时医院。伤兵打到县府,县长不屑一顾,衙门作风十足。媒体披露,县长是一名具有“二十余年历史的以干练得宠的老吏,他知道做官的成败得失。不在于伤兵对他的好坏,而在于对付上司之是否周到。”任命的沿袭,只唯上,不唯下,走多远,还是一个王朝式的秉习。人类历史的败笔就在于此。/p

还要指出的是,战时边城,媒体报道的及时,甚至口无遮拦,将后方的现状,交通运输,及无人解决汉奸的问题等等,一一告诸公众,甚至连傅作义主席的行踪和意图都讲了个明白。幸好文章见报发的晚了些,如果发的及时,日本人的密探得知傅将军在哪个矿间坐镇指挥,一阵轰炸的认真,还不移得一塌糊涂。/p

眼下,军政人员的撤退,弃之一县民众于不顾,亡命省城。/p

政府的转移,让顾先生醒悟了许多。自然曾和县府签下的一纸聘约不得不自行解除,也无口头告知或一书面的传递,那么随意,如丢一块抹布。政府的公信力,法的约定在日本人的来临前结束了。/p

起身下炕,沿着窗间走神。回首一瞥,摆在柜面的笔墨看来要收拾入箱。徽州的笔,制作的手艺真是好的不得了。笔的上端竹面,字和图案的刻一并写意,刀工的流畅自如,潇洒而栩栩如生。再说砚,一方,墨的经久让端面以呈凹状。祖上的,跟着贤人走了不知多少的路和年头。制砚师的手可谓巧夺天工,那一片吉祥,始终沉不到底,浮在云端,一个绝。/p

回味在陈宅的日子,留宿已有半年之余。从未有过的感觉,是陈老太太的佛心仁厚和这个宅院建筑雕工设计的别致。尤以北屋的开间九面,因考究的月亮门隔开,形成东西跨两个小院,庭院三间正屋居首。这一格局,看似是对建筑结构的自然落成,实则是院落布局的居住等级划分钦定。建筑的表现也是国的礼治和孝道在坊间的延续。/p

在北平就读师范的时候,就有一处过街楼的建筑,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五十七章 战时边城
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